导航
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的典故出处和意思

来源:快懂网 历史
86731人赞过
汪宁
汪宁
硕士学历

研究员

问题解答:
【若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的典故出处和意思】核心答案要点,下面整理一些相关解答,希望可以帮大家了解更多知识。

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”出自汉朝枚乘的《上书谏吴王》,意思是要想别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。

故事内容

在东晋时期,苻坚杀死了自己的堂兄,自立为皇帝。在苻坚当上皇帝的第五年,有凤凰聚集在宫殿的东门,在那个时候,大家都认为是祥瑞的表现,所以苻坚决定大赦天下,按照惯例,百官也会晋位一级。

当时,关于大赦天下之类的事情,是非常机密的。因此,在商量这个事情的时候,苻坚和他的亲信弟弟苻融、大臣王猛都会让周围的人退下去,然后秘密商量。苻坚亲自撰写文章,符融和王猛提供纸笔。就在这个时候,有一只大苍蝇飞来飞去,声音十分大。还绕着苻坚的笔端乱飞,驱之不去。

没过多久,长安街上的人们就开始四处传说,说要大赦天下了,百官都会晋位一级。地方官不敢隐瞒,赶紧将谣言上奏。苻坚听了,吓了一跳,同荷融、王猛说:“宫中没有一个偷听的人,怎么会泄露大赦之事呢?赶紧彻查!”

消息传回来,各地的谣言都差不多,都说是一个穿黑衣服的小孩子,在市集上大声叫唤,说要大赦天下了,百官晋位一级。说完,人就不见了。

苻坚叹了口气说:“应该就是之前的那只苍蝇了。俗话说,‘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!”

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”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。

以上就是【若要人不知,除非已莫为的典故出处和意思】的全部解答,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!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&技巧,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&百科小知识。

阅读全文
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声明‘来源快懂’均为原创,未经许可,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。

主页 > K12教育 > 历史 >

快懂生活

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<

素质教育

K12教育

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

高等教育

中考高考大学四六级计算机考研留学

大学介绍

成考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汉语言大学专业库院校介绍

公务员教育